輸電線路是電力系統的“大動脈”,而巍然屹立的桿塔則是支撐這些動脈的“鋼鐵脊梁”。它們的穩定與健康,直接關系到整個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。然而,這些遍布山川原野的桿塔,長期承受著導線張力、風力、覆冰、地質變化乃至人類活動帶來的多重考驗,桿塔傾斜已成為威脅輸電安全的主要隱患之一。傳統的人工巡檢方式周期長、效率低、風險高,且無法應對突發狀況。在此背景下,
輸電線路桿塔傾斜在線監測系統應運而生,它如同為電網脊梁裝上了“全天候感知神經”,實現了從“被動搶修”到“主動預警”的革命性跨越。
一、為何要實時監測桿塔傾斜?——系統的必要性與緊迫性
桿塔傾斜并非小事,其引發的后果往往是災難性的鏈式反應。
1.引發倒塔斷線重大事故:這是最嚴重的后果。當桿塔傾斜度超過設計閾值,其力學結構會發生改變,導致受力失衡,最終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式的連續倒塔,造成電網解列、大面積停電的災難性事故,修復工作耗時漫長,經濟損失巨大。
2.導致電氣安全距離不足:桿塔傾斜會改變導線與地面、樹木、建筑物以及其他交叉跨越物的距離。一旦電氣安全距離不足,極易引發放電、閃絡事故,威脅人身和設備安全。
3.加速塔材與基礎劣化:持續的傾斜會使塔材長期處于非設計工況的應力狀態下,導致金屬疲勞、連接螺栓松動。同時,基礎受力不均可能引發地基沉降、滑移等問題,形成惡性循環,加速結構整體劣化。
4.應對復雜外部環境的挑戰:
?地質災害區:處于采空區、邊坡、滑坡地帶、軟土地區的桿塔,地基極易發生緩慢或突變的位移。
?惡劣氣象條件:臺風、龍卷風、暴風雪等天氣會對桿塔產生巨大的瞬時風壓和不對稱覆冰載荷。
?人類活動影響:桿塔周邊的基礎施工、采礦、車輛撞擊等,都可能成為桿塔傾斜的直接誘因。
傳統的周期性人工巡檢,無法捕捉到傾斜的動態發展過程,更難以在災害發生后第一時間掌握現場情況。因此,對桿塔傾斜狀態進行7×24小時不間斷的在線監測,是實現狀態檢修、構筑電網安全防線的必然選擇。
二、系統如何運作?——核心技術原理與系統構成
一套完整的桿塔傾斜在線監測系統,是一個集感知、傳輸、分析與決策于一體的智能化系統。
(一)核心感知技術:如何測量傾斜?
系統的“眼睛”是前端的高精度傳感器,主要采用以下技術:
1.雙軸傾角傳感器:這是最核心和直接的測量元件。它被牢固安裝在桿塔主體結構上,能夠同時測量桿塔在順線方向(導線方向)和橫線方向(垂直導線方向)的兩個維度傾斜角度。其原理多基于MEMS(微機電系統)技術或電解液原理,具有高分辨率、高穩定性和抗沖擊能力。
2.多維傳感融合:為全面評估桿塔狀態,系統往往集成多種傳感器,形成協同感知。
?應力傳感器:監測塔材主受力構件的內部應力變化,從力學層面反映傾斜帶來的影響。
?振動傳感器:分析桿塔在風載等作用下的振動特征,輔助判斷結構健康狀態。
?GNSS(全球導航衛星系統)位移監測:通過接收衛星信號,高精度解算桿塔頂部的三維坐標變化,能夠直接監測桿塔的絕對位移和沉降,與傾角傳感器數據形成互補和校驗。
(二)數據傳輸技術:如何送達數據?
前端采集的數據需要通過通信網絡可靠地傳輸到監控中心。主要方式包括:
•4G/5G無線公網:覆蓋廣、部署靈活、帶寬高,是當前主流且性價比選擇。
•LoRa/ZigBee等無線專網:適用于無公網信號或信號弱的區域,作為局部自組網,再將數據匯聚到有公網信號的回傳點。
•OPGW(光纖復合地線)通信:利用輸電線路自身的光纖進行數據傳輸,速度快、帶寬大,但通常用于重要的主干線路。
(三)數據分析與平臺展示:如何實現智能預警?
這是系統的“大腦”。監控中心軟件平臺接收數據后,進行以下處理:
1.數據存儲與管理:建立數據庫,長期存儲歷史數據,便于趨勢分析。
2.閾值預警與多級報警:預設傾斜角度的多級報警閾值(如正常、注意、預警、報警)。一旦數據超限,系統立即通過平臺界面、短信、語音等方式通知相關人員。
3.趨勢分析與預測: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深度挖掘,系統可以繪制傾斜角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,分析傾斜的發展趨勢和速率,實現對桿塔穩定性的預測性判斷,在達到危險閾值前發出早期預警。
4.可視化展示:在電子地圖上實時顯示所有監測點的位置和狀態(用不同顏色標識),點擊即可查看詳細信息、歷史曲線和現場圖片(若接入視頻)。
三、系統的核心價值與應用場景
該系統的應用,為輸電運檢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。
•核心價值:
?提升安全水平:實現風險前置管控,有效防范倒塔事故。
?降低運維成本:變“定期巡檢”為“按需巡檢”,大幅減少人力、物力投入,尤其在偏遠艱險地區。
?輔助科學決策:提供客觀、量化的數據支撐,為檢修策略制定、加固方案設計、災后評估提供科學依據。
?提高應急響應速度:災害發生后,能第一時間掌握桿塔受損情況,為搶險救災指揮提供關鍵信息。
•典型應用場景:
?地質災害易發區:對位于礦區沉陷、邊坡、河岸的桿塔進行重點布控。
?重要跨越段:如跨越高鐵、高速公路、重要輸電通道的桿塔。
?氣象敏感區:臺風、強風頻繁地區的桿塔。
?運行年限較長的老舊線路:監測其基礎及結構穩定性的變化。
輸電線路桿塔傾斜在線監測系統,是現代智能電網建設重要組成部分。它用無形的數據紐帶,連接起散落在廣袤大地上的鋼鐵巨人,賦予它們“感知”和“說話”的能力。這不僅是一項技術革新,更是一種運維理念的升華——從應對已發生的故障,轉向預見并防范潛在的風險。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的深入,這套系統必將為守護電網安全、保障能源穩定供應,筑起一道更加堅固、智慧的數字化防線。